泥条成形法就是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如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再者就是它能够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泥条可是经手搓成,也可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
课堂要求
1)应该注意安全,卫生,不要把泥弄得到处都是,更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不要用泥手擦眼睛。
2)大的课程后,以小组的方式每个小组在做之前必须先讨论一下,你们最想做什么,定好目标后,小组人员互相配合,做出你们小组最有创意的作品来。
注意事项
1)搓泥条时要把握好泥的可塑性,以免在盘筑形状时产生开裂。
2)如果你想以泥盘筑法完成一件大作品或一件造型复杂的作品,是较困难的。因为作品要有一定强度才能使你继续盘高,而且连接部位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保持坯体之间的粘接。
3)在盘筑过程中,要把握好造型的轮廓线。以泥条盘筑法创作的作品特点是古朴、流畅、富于变化。
一、泥的炼制过程
泥料→球磨细碎(球磨机)→搅拌(搅拌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抽浆(泥浆泵)→榨泥(压滤机)→真空练泥(练泥机、搅练机)
二、做底
1)将泥用割泥线取适量放在布面上,然后用擀面杖翻滚,反复均匀用力,注意保持边缘厚度,厚度视作品大小而定。
2)将泥饼放在手轮台面上,用卡尺圆规以中心位置切割出底部。用刮刀将表面压光。用铁针等工具划出底部形状,切去周围部分——便是陶艺作品的底。把做好的底,切割成我们需要的形状,然后用泥刀沿着边缘打毛,以增加接触面积。
三、泥条的制作
1)在搓泥条的过程中,双手可以控制泥条粗细,可以搓成一头细一头粗,或者两头渐细。也可以根据需要,或粗或细,盘筑时出现错综变化的效果。泥条应该是柔软的,具有较强韧性的,在卷曲成型过程中不易断裂。
2)将粗泥条放在台面上,两食指分开放在粗泥条上,慢而有力的滚动,由掌心滚到指尖,再由指尖滚回掌心,反复操作数次,并随着泥条由粗变细,自然向两端延伸。(注意:搓滚泥条时两手食指分开,用力均匀,且向两端使力,这样搓成的泥条则光挺、均匀,不至于出现粗细不均以及断裂现象;泥条粗细视作品大小而定;如果粘土太硬,可用一块较湿的帆布或麻布垫在工作台面上操作,泥条在湿布上滚动,可增加其可塑性和柔韧性。)
3)先把泥团切成长条备用。盘筑成型前可以先搓好大量泥条,也可以先用先搓。搓制好的泥条用湿布或塑料布盖好,防止干燥。
四、泥条和底的衔接处理
1)搓好泥条后进行泥条盘筑,在盘之前,将第一圈泥条与底的粘接部位刻画粗糙并涂抹泥浆,注意要挤压泥条使泥条之间互相吻合,结合在一起。
2)将搓好的泥条准确地沿底部的轮廓线放置,用刀斜切泥条接头,并将接头两端涂抹泥桨后接合。
3)沿第一圈泥条和底的接缝处在里面加一根细泥条,然后先里后外准确地和底挤压在一起(注意:泥条与底衔接处的空气须用力挤压排出,否则烧成后容易产生底部断裂或脱底现象。)
五、每盘一层都需要涂上泥浆,用搓好的泥条沿着外轮廓盘筑,并轻轻压按。
每一层泥条,避免泥条在同一地方链接或结束,否则泥条之间缺少互相制约的拉力容易开裂倒塌。在连接时,可以在泥条的末端将泥条切断,使其吻合。底部的泥条要适当加粗,增加承受力。
六、泥条盘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器皿的造型。
盘道一定的高度后,应暂停一段时间,使其干燥一会,防止倒塌。也可以在坯体内部放入报纸等易吸水的材料,提高硬度。用泥条可以盘出别致的造型,但注意不要太追求造型的变化,否则重心不稳,容易倒塌。
七、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纹路
八、花纹排好以后需要反过来用泥塑刮刀抹平缝隙以增加粘结强度。
九、继续盘筑(若没盘完,或者休息的时间过长,将作品用喷壶喷撒点水,然后用塑料袋封闭起来。)
十、成型,待干上釉。
